SWIFT在今天发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支付:展望未来》白皮书。该白皮书中,SWIFT展望了未来的跨境支付市场。在跨境支付量的增加、新技术的显著提升以及客户对服务体验质量的持续提高的背景下,SWIFT推出了其对跨境支付未来的展望,以更好地支持全球社群。
SWIFT认为,未来跨境支付将如同境内支付一样实时、全天候、无缝、便捷、高效。
该白皮书阐述了支持跨境支付改革的要素和趋势,其中包括:
一家核心基础设施,它可以连接众多境内支付系统,以应对不同支付系统带来的“闭环”挑战,安全地支持账款的跨境流动,进而支持贸易和经济增长。
广泛采用SWIFTgpi,到年SWIFTgpi将成为跨境支付的通行标准,届时每笔跨境支付均可实现快速、透明、可追溯,并真正实现资金在全球账户之间的互转。
超链接的未来,支持gpi的银行将成为境内实时支付基础设施机构之间的桥梁,进而更好地支持跨境支付系统通过SWIFT网络无缝、安全运行。
更智能的支付,利用超级数据、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高效的金融犯罪合规,消除因信息缺失或不准确导致的支付滞留及其他限制情况。
现代、开放和全球采用的标准,它允许小规模市场更快地实现国际化,并帮助大规模市场通过整个支付链顺畅地进行转款。
进一步采用新技术,通过部署尖端技术来协助解决行业的真正问题。
充满活力和创新的生态系统,API技术支持开放、灵活的架构,允许金融科技公司提供增值服务,也可以赋能银行通过分层服务和产品实现差异化。
SWIFT欧亚非及中东区首席执行官何亚伦表示,“支付本身并非最终目标——支付的目的在于支持投资、贸易和商业发展。通过制定行业路线图,SWIFT旨在激励全球支付社群(包括市场基础设施、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共同协作以推动跨境支付业务进展,进而确保跨境支付更好地满足包括中国在内的市场需求。”
“作为重要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服务提供者,SWIFT致力于与全球金融同业共同推进全球支付创新(SWIFTgpi),并将gpi推动成为支付市场新标准的同时加速和扩大其在支付生态体系中不同支付场景的渗透和运用。目前SWIFTgpi已经支持了中国超过97%的跨境支付,有效地提升并优化了客户的支付体验。我们相信随着由SWIFTgpi所支持地更多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推出,中国市场在跨境支付领域将率先实现上述的支付远景。”SWIFT中国区总裁黄美伦女士表示。
中国工商银行运行管理部副总经理彭华表示:”SWIFTgpi成功地将跨境支付处理时间缩短至几分钟,甚至几秒钟。SWIFTgpiTracker允许实时跟踪款项状态,这使得我们的款项状态查询减少了50%。通过gpi,支付链条中的每家银行都可以受益于端到端跟踪和费用透明的优势。银行通过掌握款项状态,尤其是贷记确认,可以提高客户的跨境支付体验。中国工商银行作为全球首批试点行,在Sibos年会期间成功完成了gpi跨境即时支付试点验证,充分验证了gpi与澳大利亚NPP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跨境汇款秒级到账。展望未来,中国工商银行相信该项目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工行将继续鼓励更多的境外机构投身于当地快速支付项目建设和推广。”
中国银行支付清算部资深运营经理佘兵表示:“中国银行作为参与SWIFTgpi项目的首家中资银行,于年1月实现全球业务首发,并在集团内快速推广。截止目前GPI业务已覆盖境内外80家机构,其中境内机构覆盖率已达%,支持普通柜台、智能柜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SWIFT直连等多个发起渠道。中国银行持续参与SWIFTgpi支付创新,于年参加了GPI企业服务试点,并于10月底成功为国内一大型企业客户叙做国内首笔SWIFT直连GPI跨境汇款,借助SWIFTgpi速度快、可追踪、费用透明、完整传递的业务优势,依托中行先进的SWIFT直连系统、全球化清算网络和专业化清算能力,中国银行跨境支付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