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的旧故事要从全球化的幻想中开始”
01
全球化
其实全球化构想最早开始于年7月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国际贸易组织成立的前身是年10月30日签订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年1月1日,国际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
国际贸易组织的重要执行部分来自的一套系统,它叫Swift。年SWIFT联接到香港。中国银行于年加入SWIFT,是SWIFT组织的第家成员行。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实这个时间上应该实际推进到年。
Swift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它是全球银行业的中坚力量。SWIFT创建于上世纪70年代,它的出现,为银行提供了安全、可靠、快捷、标准化、自动化的通讯业务,从而大大提高了银行的结算速度。它的名字显示了其合作性质: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
Swift提供了一个网络解决方案,使金融机构能够在一个在安全、规范、可靠的环境中发送、接收有关的金融交易信息。目前全球大多数国家大多数银行已使用SWIFT系统。
个国家中的多家金融机构平均每天通过SWIFT网络发送和接收超过万条交易信息,而在年,这一数量仅为万。此外,光是货币交易,银行每天大约处理的金额为5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通过SWIFT网络的信息交换来处理。
我们靠经济层面让全球协作在一起,全球经济世界的基石正是这套Swift系统。
02
比特币是别人的故事
比特币背后的技术是区块链技术,区块链的技术被誉为互联网的第二代技术,由区块链技术,冒险家愿意把未来的幻想带到比特币的身上。
有一种声音说:“区块链这种年轻的新兴技术可以取代一个已经存在50年的系统-Swift”,声音还说:“银行也注意到了比特币,更重要的是,它们意识到了区块链技术改造银行系统的能力,但是他们的反应还不够快。”
取代Swift的观点如下:
1:比特币是一种协议,它能够记录任何形式从付款到结婚誓言的数字化价值交换。
2:基于第一种观点,很多人认为比特币不可能威胁到像Swift这种系统,因为Swift不仅仅是一种支付系统。Swift活动中有一半还用于证券结算。但是比特币的技术同样可以轻而易举地记录证券结算,就像记录婚姻合同或者支付那样。显然让比特币仅仅做支付这块太简单了。
3:Swift具有可扩展性、安全和弹性,并且拥有长期提供网络信任的历史。比特币拥有比SETI更具可扩展性和能力的网络计算能力,它在本质上比Swift更有优势。
如今比特币在虚拟世界的市值超过1.3万亿美金,距离顶峰时期的总市值还更高2万亿美金以上吧。在技术层面通过改造比特币确实可以做成像Swift的全球贸易结算系统,而且是不可篡改的。
这个想法始于年,它是我看过迄今为止最大胆的想法。但这是别人的故事,比特币的全球社区并不像做成Swift,它是别人的故事。仔细读过中本聪所有的话就会明白,他最后说比特币已经成熟,它该往正确的方向进化,比特币不需要他了。关于比特币改造世界的故事在媒体上被夸大的故事举不胜举,改造的世界,改造互联网的故事在媒体人和冒险家的笔下变成了一个个宏伟蓝图。
“群众没有真正渴求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充耳不闻…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这种改造妄想的幻想是别人的故事,在年牛市的时候达到了顶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不明真相的大众和媒体,一个是比特币社区的实力派。
03
比特币社区的不改变
比特币社区有过分叉的历史,简单的回顾下。
最开始比特币的区块大小被设计成32M的容量,在年比特币发布的时候,用电脑的CPU就可以挖矿,整个世界上只有几台电脑在挖,全网的算力也极其有限。
当时被打包好的区块在1-2k左右,32M显得冗余。中本聪把一个区块的大小改为1M,这一设定不代表中本聪规定了比特币的区块就应该在1M,区块的大小应该设定在1M还是1M以上,成了比特币原教旨派和扩容派争论的焦点。
为什么不是K,或者K,偏偏是1M。区块大小设定在1MB,最多只能包含多笔交易,这样设置主要是为了防止DOS网络攻击。、比特币网络每10分钟,最多只能处理多笔交易,换算一下,就是处理速度为3~5笔/秒起。1个比特币可以看多笔交易,这很安全。
后来分叉出来的大区块扩容派BCH、BSV,区块大小的不同,可以看的账本数量也会增加。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多看账本有意义吗?为什么一个区块中给个人要全看账本?
区块链的本质是“分布式记账体系”,而不是“算力记账体系”,所以算力和挖矿从来只是手段,账本的安全、数量才是目的。
比特币社区并不反对扩容,而只是反对BCH直接粗暴地通过提高区块大小上限来实现硬扩容;实际情况是比特币通过隔离见证和闪电网络实现了软扩容,提高了整个网络交易的承载量。
最初中本聪想把比特币做成什么并不重要了,原教旨只要认定的不改变,总会带来收获。
04
发展中的新故事
今年,全球的新冠疫情爆发,美元启动了无上限印发。实际上已经对全球脆弱的国家,发动了一场金融体系的歼灭战(其中的经济体系太复杂,需要另起一篇),有很多报告都说危机已经到来。
面对危机,脆弱国家会迫切的找到一种能保值标的物。除了黄金、钻石(历史证明并不能很好的保值和随时兑换)等,这种标的物应该马上变成钱,让所有人都解决生活上的燃眉之需。
在互联网上,美元稳定币是第一个入口,美元稳定币因为很多原因又必须与比特币挂钩(这种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它与比特币挂钩时,就使得比特币成为虚拟世界信用核心。让比特币变成了一种信用资产,或者参照货币的历史,说它变成互联网上黄金也行。比特币为了支付而生,被迫变成了黄金。
这里给自己挖了两个坑,一个是美元生态是什么样的,了解它的生态就会明白为什么大多数的国家的法币会消亡。还有一个坑是稳定币,它又是怎么样的,未来的影响是什么样的。
总结:
本文的论点一,比特币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是全球化的。
本文的论点二,比特币大多数流传的故事都是别人传说的,或者是想象的观点。
本文的论点三,比特币有自己的发展方向,现在大概率看是虚拟世界的唯一性。
最后说一下,比特币原教旨的对我们的意义。
我们知道最早比特币社区的领袖是加文·安德森,他一开始帮助中本聪做了很多利于比特币的事,中本聪也把比特币的核心代码修改权交给了他。他也在社区中提拔了有代码能力的大神,把代码权交给他们,形成了组织Core。他后来范了两个错误,一个他是扩容派就是大区块主义者,支持分叉比特币。还有一个就是把澳本聪当成中本聪,闹了不少笑话。后来他被Core罢免了,没有坚持比特币的原教旨,失去了社区的人心。
原教旨也可以当成初心,一个人不变初心是很难的,在现实中往往找到自己最核心的点,把它坚持下去,是我们一生的难题吧?我们的初心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