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时间点俄罗斯为何选该时段对乌发难

                            

2月24日,俄总统普京正式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人民共和国独立,并在乌东部的顿巴斯地区进行特别军事行动。自今年年初开始,西方对俄拼命开展舆论抹黑,美国多次鼓吹“俄罗斯随时会入侵乌克兰”,总统拜登甚至把时间精确定位在2月16日。然而,俄罗斯却选在24日对乌采取军事行动,不符合多数人的预期。本文试从短期、中期和长期角度解释俄选在该时段对乌出兵的缘由。

一、短期缘由

斯拉夫人的生活充满仪式,俄罗斯尤其是个注重仪式感的国家,可以说,仪式规范了生活的所有领域,从出生到死亡。2月23日是俄罗斯的祖国保卫者日,这是俄罗斯最受欢迎的节日之一,也是所有与军队或服兵役有联系的人的节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红墙外的亚历山大花园出席了纪念仪式,向无名烈士墓献上花圈,致以敬意。普京发表公开贺词,并表示“确保国防能力仍然是俄政府的重要任务,军队力量将为国家安全稳定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保障,与此同时,俄方对建立平等和不可分割安全体系的呼吁仍未得到回应。”荣誉、尊严、勇气,这些品质的价值再一次被提及和赞扬,加深俄人民对军事力量的信心。

借助祖国保卫者日的仪式感,俄罗斯再次强化集体的历史记忆,尤其在面对“边外人员”时,增强个体与社会集体中其他成员间的彼此认同感,使得群体成员在想象中重演过去再现集体荣誉感,从而延续群体的凝聚力。因此,在节日第二天,带着历史仪式感的余温、怀着对军事力量的信念感对乌出兵,可以激发本民族的向心力,极大地增强国内民众的团结和对此次军事行为的支持。

二、中期缘由

中期来看,俄罗斯选择该时段对乌出兵,主要的缘由是近期国际社会的现实环境。美欧国内政局动荡,欧洲或默许俄罗斯出兵以及俄罗斯国内政治、经济环境。

(一)世界局势动荡,美欧国家自顾不暇。年11月,美国将迎来新一轮中期选举,全部国会众议员、34名国会参议员、36个州的州长以及其他州和地方层次的选任职位都面临换届。目前民调支持率仅为40%的拜登政府正竭力破除“中期选举魔咒”。去年年末,德国新总理朔尔茨正式接替默克尔,国内自90年代以来最高的通货膨胀、党派矛盾等问题亟待处理。法国于今年4月将举行总统选举,据报道,马克龙或将于3月5号在南部城市马赛启动连任竞选。此外,年伴随着奥密克戎变种的到来,该毒株已经让欧洲的感染数字创下纪录,并可能继续传播。这些都增强了各国发展的不确定性,因此,美欧各国正将主要精力放到国内政治,无暇多顾。

(二)欧洲存在默许的嫌疑,增强俄行动信心。欧盟的新、老欧洲国家在俄罗斯问题上向来有着严重分歧,老欧洲国家从经贸、科技合作等方面反对对俄严厉制裁,后入欧的东欧等国出于对俄的历史忌惮则强烈抵制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千钧一发之际,欧洲国家似乎并未特别紧张。2月21日,英国外交大臣丽兹特拉斯对欧盟表示,解决关于北爱尔兰贸易脱欧争端有助于英国和欧盟专注于乌克兰等外部问题。2月22日,瑞士政府表示,其正与其他国家就可能对俄制裁进行联络,但可能不会立即采取制裁行动。目前,瑞士内阁将分析局势,然后决定将采取哪些措施,因而其行动将滞后于其他国家。据路透社2月24日报道,几位欧盟消息人士表示,欧盟正在就莫斯科对乌克兰的行动制定一套新的制裁措施,但目前不太可能采取措施将俄罗斯从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全球银行间支付系统中排除。欧洲的默许无形中为俄罗斯的彻底“摊牌”注入一剂强心针,增强俄出兵的信心。

(三)转移俄罗斯国内经济矛盾,为年总统大选做准备。经过两年的全球新冠病毒袭击,世界经济失衡情况严重,俄罗斯面临严重的经济衰退,国内民生矛盾滋长。根据俄罗斯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年上半年,俄罗斯大中型企业亏损经营份额下降6.5个百分点至28.8%,成为自年以来的历史新低。在此时对乌发动战争,第一,转移人民的注意力,转嫁国内经济矛盾;第二,若长期与乌克兰军事对峙,可拖垮乌的政治、经济秩序,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第三,普京已于年4月签署了一份关于俄总统任期的法案,有了该法案,普京可以在本届任期结束后继续连任两届,此次战争可以增加普京个人的公信力和功绩,为参选做准备。

三、长期缘由

行动受思想支配。从长期来看,俄此次的出兵是综合考量美国、欧洲和自身三方长期认知后的选择: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乌克兰问题错误的认知,欧洲超前战略的弊端和俄罗斯自身的野心。

(一)纠正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错误认知。乌克兰危机并不能归咎于俄罗斯基于自身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而发起的侵略,其根源应该是北扩东扩。作为北约盟主,美国主导北约东扩在于巩固冷战成果,防范俄罗斯。而近些年俄罗斯的态度非常明确:决不能容忍邻国乌克兰成为西方打压俄罗斯的阵地。美国和欧洲的精英却对此视而不见,通过一次次的挑衅试探俄罗斯的底线,威胁俄罗斯核心利益诉求。年上半年,在西方的鼓动下,俄乌多次发生边界冲突。“他们以为21世纪不需要现实主义,以为欧洲凭着法治、经济互联和民主等自由主义理念便可纵横天下。但这种宏大理念在乌克兰失灵了。”美国的战略误判催化了乌克兰危机。俄罗斯需借此次的军事行动彻底击碎乌克兰的北约幻想,纠正西方国家的错误认知:乌克兰是俄罗斯的红线,当今国际体系下依旧是现实主义、而非自由主义逻辑在起作用,任何国家都不能忽视它。

(二)欧盟战略认知过于超前,弱化了军事力量。自英国脱欧开始,欧盟根深蒂固的“国家主权”和“欧洲主权”矛盾逐渐暴露,疫情下的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更是进一步扯开欧盟并非铁板一块的事实面纱。作为一个经济一体化组织,欧盟在货币统一等经济概念、实操层面遥遥领先全球,却在非传统安全、防务、能源等诸多方面缺乏有效合作。因此,随着当前逆全球化趋势的上扬,欧盟变得更加务实,将重点放在了各个领域的制度性建设,探索当前最高效、最有利的发展模式。但是“过于超前的一体化路径却忽视了许多现实中建造巴别塔必要的基石。欧盟的失败并不是西方治理模式的失败,而是与当下世界政治过大的落差造成了‘盟殇’,”这为俄罗斯一举拿下乌克兰提供良好的机遇。

(三)实现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大国野心。年白俄罗斯发生内乱,随后白俄与美西方交恶,俄罗斯力挺白俄,进一步将白俄罗斯推向了俄罗斯的怀抱。年11月,普京和卢卡申科签署了联盟国家一体化法令、联盟国家军事学说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年至年落实建立俄白联盟国家条约的基本方向。这不仅意味着两国经济一体化,更确立了共同抵御外部力量干涉的法律基础。年俄白实现“一体化”,大大增强了俄罗斯恢复昔日影响力的信心。年1月初,哈萨克斯坦政局突变,这是自哈萨克斯坦从苏联分裂以来,爆发的最严重的一场国内政治危机。1月6日,俄罗斯主导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果断出兵多人平乱,很快恢复了该国的稳定。这一局势变化,无疑打破了过去30年纳扎尔巴耶夫在美俄之间走钢丝的微妙平衡,使得俄罗斯赢得了在哈的主导影响力。这一次,面对西方和乌克兰的几番威胁,俄罗斯势必强势出击,维护本国核心的地缘政治利益。后苏联空间是俄罗斯的后院,后院决不能起火。当前,一个强大的俄罗斯正在回归,以稳定、坚定地态势恢复着昔日苏联的荣光,逐步实现地缘政治大国的野心。

美国著名的地缘战略理论家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做过分析:“如果俄罗斯失去了乌克兰,那么它就将不再是一个欧亚帝国。失去乌克兰的俄罗斯仍然可以争取帝国地位,但这样建立起来的帝国将基本是个亚洲帝国。”俄罗斯近期的博弈再一次向西方证明乌克兰对俄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北约一旦接纳乌克兰,俄罗斯就会与西方进入冲突的轨道。

(作者:张子牧,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硕士研究生。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立场无关,文责自负。引用、转载请标明作者信息及文章出处。)

参考资料:

(一)文献部分

1.JohnJ.Mearsheimer:《WhytheUkraineCrisisIstheWest’sFault——TheLiberalDelusionsThatProvokedPutin》,《foreignaffairs》,,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0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