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意大利思想家吉奥乔·阿甘本(GiorgioAgamben)针对意大利疫情防控措施的言论曾轰动一时,“意大利没有SARS-CoV2(后命名Covid-19)”的疾呼如平地惊雷般在公众层面引发热议。两年过去了,阿甘本的“疫情说”还有价值吗?
年2月25日,意大利思想家吉奥乔·阿甘本在意大利《宣言报》上刊发社论《由无端的紧急情况带来的例外状态》,引起全球学术界和公众舆论的大量争议。
即便是在疫情愈发严重的情况下,他也未曾停止对相关措施的批评。去年(年)五月,其最新作品《我们如今在哪里?作为政治的流行病》(WhereAreWeNow?:TheEpidemicasPolitics)出版,收录了他围绕新冠疫情刊发的一系列评论文章。整个事件的影响在两年后的今天依然持续。
关于疫情防控措施,阿甘本的顾虑是什么?在不厌其烦的论述中,他的核心担忧实则是今天的人们可能只在意存活而不在乎为之放弃了什么。来自四方的反对声音其实并未对这一基本立场表示怀疑,只是问题在于当谈及应该做什么的时候,阿甘本给出的答案却是模糊的。
人们当真为了存活而不惜放弃一切吗?随着后疫情阶段的到来,除了怀念疫情暴发前的生活,一部分人开始回首疫情初期,想念那段“尽管彼此隔离,但感到团结一心”的时期。在维持生命第一的前提下,除了放弃一些以外,人们也在试图打捞些什么。这种对于团结精神的回忆或许是种慰藉,但过去与现实的反差感也应成为人们在疫情常态化中生活的勇气。
在这一点上,此前争执不休的阿甘本与大众,似乎可以找到一个重新坐下来聊聊的契机,说不定会发现对生命本身都有着人之为人的直觉式关切,只是具体到疫情这件事,前者更在意“是什么”,后者更关心“如何是”。换句话说,阿甘本犀利地看到“例外状态”对人类深层存在的潜在威胁,只是还没来得及敲门进去看看在这种例外状态里人们都做了什么,就被潮水般的声音挡在了门外。本期读刊,我们与大家一同回看国外媒体关于阿甘本疫情言论的最新讨论,并聚焦后疫情时代下人们对生活的新看法,尝试延伸关于这一话题的探讨。
撰文|申璐
01
#前情回顾
“邻人”的消失与赤裸的生命
吉奥乔·阿甘本曾以从“例外状态”透视“9·11”以来的政治环境而闻名,其相关表述也在围绕反恐战争的研究中被多次引用。而在过往两年的时间里,这一思想却在他自己手中被揉搓变形。
时间倒回至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当日晚间正式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构成“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