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一次购买实体唱片是什么时候?
「00后」BillieEilish是欧美其中一位最红的新生歌手,她有好几首单曲都已获「金唱片」或「白金唱片」认证,但她却从来都没买过实体CD。
▲17岁的BillieEilish没买过一张CD,图片来自ES
相信她并不是唯一的。
流媒体已经成为大部分人听歌的主要方式。早在年,美国流媒体产生的音乐消费总额就首次超过了实体CD的销售,但仍低于当时的数字唱片下载。到了年,流媒体首次超过所有媒介,成为美国音乐消费大头。
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于《全球音乐报告:产业状况》中指出,年流媒体以47%的占比成为音乐产业中为艺人带来最高收入的部分。
虽然CD不再是大部分人听音乐的首要途径,但唱片公司为它们找到了一个新定位——和演唱会门票捆绑的「赠品」。
「免费」唱片,冲榜神器
麦当娜于今年6月14日推出全新专辑《MadameX》,推出首周就立即登顶了Billboard专辑榜,成为她第9张登顶的专辑。
看到这个消息,大部分人的反应可能是「60岁的麦当娜还是很厉害啊!」
然而,大部分人没看到的是,支持该专辑登顶的数据中包括了相当于9.5万专辑销售。其中,有9万张专辑销售为完整专辑,预测很多都是来自于她正在预售的演唱会门票所送出的专辑。
说到这里,我们得先过一下Billboard排行榜的计分方式。
简单来说,Billboard专辑榜的分数=唱片销售(实体+数字专辑)+流媒体数据。在计分权重上,大约次流媒体播放才相当于一张专辑的分数。
我们假设麦当娜唱片销售中50%来自演唱会捆绑票,那就是4.5万专辑销售,约等于4.5万*次=6.3千万次流媒体播放的分数。
事实上,很多登顶Billboard的专辑在销售上都极大依赖这种免费唱片带来的数据,其占总数的比例远远高于50%。
去年,BonJovi于年推出的唱片《ThisHouseIsNotforSale》就随其巡演重新登上了Billboard专辑榜第一位一周。据Billboard报道,这次重新登顶背后,是相当于12万张专辑的销售数据,而演唱会整体门票销售数量则位于35-37万张。
▲BonJovi的巡演仍在继续,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就和所有「捆绑门票」一样,观众在网上购买了演唱会门票后,他们会收到一封邮件。只要愿意,这些观众就能免费获得一张邮寄到家的实体CD,这些CD就会被算上是「销售数据」。
别以为只有「辈分高」的歌手才这样做。
TheChainsmokers、KatyPerry、SamSmith、TaylorSwift(她的捆绑方式更复杂,涉及一套专有的「粉丝系统」)等很多理论上流量喜人的歌手公司也采用这种捆绑方式「送」唱片。
据统计,在年52周的Billboard专辑周榜冠军中,有14张唱片都有通过演唱会捆绑的方式来促进数据。
▲14张采用捆绑模式的冠军专辑,图片来自Genius
当然,唱片公司可不会做亏本生意,这些所谓「免费」唱片的成本价格其实已经加在了门票上。
这就是赤裸裸的诈骗。这提高了门票的单价,但却没有对门票销售额带来帮助……(捆绑门票)都是为了撑起唱片发售首周的数据,因此会过早宣布演唱会消息,影响演出宣传效果。
演唱会推广人SethHurwitz说道。
很多情况下,只要观众买了门票,无论他们是否兑换唱片/下载,都不会影响唱片公司从销售平台获得的额外收入。但对于大部分这样操作的唱片公司而言,「空降登顶Billboard」的美誉比这些收入更重要。
流媒体时代,排行榜越来越重要
▲两大音乐流媒体Spotify和AppleMusic,图片来自MobileTrend
身处流媒体时代,我们基本上是想听什么歌都能找到,但这个无限选择却让我们在发掘新音乐时无从入手,只好通过各类榜单和歌单来切入。
虽然近乎所有流媒体都有自己的榜单和根据用户生成的推荐歌单,但Billboard的专辑和单曲排行榜,依旧是美国乐坛在流行度判断上最权威的参考,拥有超越流媒体平台的影响力。
即便在国内,网易云和QQ音乐等平台也会每周更新美国Billboard的排行榜资讯,B站上比较受欢迎的字幕版每周Billboard视频也有将近10万播放量和数千条弹幕,有一定固定受众。
在这个人人都用流媒体听歌的年代,一张专辑想要红,就得有「洗脑」级别的超级单曲:
如果一张专辑没有单曲一出来就爆红,那它很快就会被遗忘。
FredGoldring说道,他是流媒体服务MusicAficionado的联合创始人。爱范儿李超凡曾讨论过的「抖音神曲」就是唱片公司渴求的「爆红」作品,它们也成就了不少歌手。
与此同时,流媒体自身推荐算法的限制,也让流行的歌曲更流行,稍微小众的音乐简直难以曝光——多人播放过的歌曲会推荐给更多人,没人播放的歌曲则也许根本没人知道。
因此,能通过唱片销售数据换取在Billboard上的曝光,是不少唱片公司让新唱片获得更广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