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战争中的毒牛肉事件,毒死的比战死

“他们作证说这些牛肉闻起来就像一具尸体。但是,倘若不吃下这些恶心的东西,美国大兵们也不可能战胜西班牙军队——这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这是一段摘录于百年前刊物中关于美国“毒牛肉事件”报道的句子。

在年爆发的美西战争期间,许多美国士兵都因为食用了质量不过关的牛肉罐头而死亡。这件轰动了当时美国社会的食品丑闻堪称美国版的“毒牛肉事件”。

▲一张讽刺军队牛肉事件的漫画

1.牛肉罐头引发的命案

19世纪末,经历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的美国终于跻身入帝国主义俱乐部,并开始了海外扩张的脚步。

但当时美国环顾四周,却发现周边富饶的土地早已被各资本主义老牌国家瓜分完毕。苦恼于无肉可分的美国将矛头率先指向当时已垂垂老矣的西班牙,这个暮年帝国手中只留有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三块土地,而其中作为甘蔗、烟草出口大国的古巴则受到了美国的青睐。

▲古巴的农业结构

即便是弱肉强食,也要师出有名。由于缺少对西班牙开战的借口,所以最初美国主要通过入驻企业、投资等商业手段试图挤占西班牙在古巴的利益。

但很快,一场爆发在西班牙殖民军队与古巴人之间的骚乱却让美国有了可乘之机:年1月,对当地自由派政府抱有不满的西班牙殖民军队在古巴的哈瓦那发生骚乱,西班牙士兵们砸了古巴当地的三家报社,只因这些报社都曾批评过西班牙前任总督维勒。

▲古巴首府哈瓦那的老城区由西班牙殖民者设计,至今仍然保留着浓重的西班牙风情

这本身只是一件影响不大的冲突事件,但却成为美西战争的导火索,得知讯息的美国很快就以保护驻古巴美籍人士为由,派遣舰艇“缅因”号气势汹汹直奔古巴哈瓦那港口。

但离奇的是,这艘舰艇竟在次月就因不明原因而爆炸沉没。这次事件激起了美国媒体界与民众的怒气,躺着中枪的西班牙在一夜之间就被背上“背信弃义“的骂名。

▲沉没的“缅因”号战舰

美国国内民情激愤、到处都在宣扬“美国需要一场战争”。在民心所向之下,美西两国终于对彼此宣战。

尽管美国军方对此次战争势在必得,但参与这场战争的士兵们却吃尽了苦头。古巴天气炎热,军方却只向士兵提供冬季制服。士兵不得不身套厚厚的军服,在热带雨林中一个又一个的沼泽中徜徉而过,汗水与泥浆的混合物填充进他们的衣服、包裹着他们的身体。

▲一张描绘美西战争时期作战场面的绘画

更坑爹的是,由于古巴天气炎热,军方提供的牛肉罐头很快发酵。据说当时的士兵打开盖子,里面充斥着“粘状的、散发着刺鼻气味的绿色物体”。

但由于食物短缺,士兵们不得不就着烈酒干了手中的陈年烂肉。而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是因为食物中毒而卧床不起,有些甚至因得不到及时治疗而丧命。

战后,美国军队的腐败罐头事件很快经由媒体在国内被曝光,国内一时间舆论四起。

▲工人将肉类半成品运送到没有冷藏设备的仓库

2.真相大白

据战后统计,美军在此次战争中共死亡名士兵。但因为作战而死的只有名,剩下的名无一例外都是病死的。至于病死的原因,则大多源于腐败罐头引起的食物中毒。

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而无辜丧命的几千名士兵引发了美国国内的民愤,当时媒体界都纷纷讽刺道:“美军最大的敌人不是西班牙,而是牛肉罐头。”

而更惊人的是:这些烂罐头并非什么小作坊的成品,它们都是由美国“三巨头”食品公司MorrisCompany、Swift&Company、Armor&Company所制造。

▲SwiftCo在芝加哥的香肠加工工厂

据说在订制这批军用罐头时,军方就要求这些公司尽一切可能大量、快速地生产食物。而厂商为了追求速度、控制成本,便将混合了筋和脂肪的牛杂碎以及临近过期的老肉搅碎以制成军粮。

一些工厂甚至还用五年前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陈年老罐头”鱼目混珠、涂改掉保质期限并重新投入市场销售。

▲一张讽刺工厂用“垃圾肉”制作罐头的漫画图片

为了掩盖肉的腐烂味道,商家不得不在罐头里添加大量的香辛调料。这么做的一个考虑是:哪怕肉本身难以下咽,但放在其他炖菜里煮一煮,还是勉勉强强可以吃的嘛(顺带还能增添风味)。

但悲伤的是,美军在这场战争中,完全没有配备锅勺等做饭器具。于是许多士兵都不得不“干吃”掉腐肉与大量的调味料。这么做的结果是,赤痢和黄热病在士兵间流行,许多人都因为发热呕吐而病死。

由于毒牛肉事件在美国国内甚嚣尘上,迫于舆论压力的时任总统麦金莱不得不组织特别委员会来查明事件真相。

▲一家加工肉类的工厂照片,照片中不但肉类被直接堆放在不洁的案板上,工人也是直接徒手分割肉类

3.军民博弈

在特别委员会组织的公听会上,委员会邀请了在美西战争中担任司令官的尼尔森·迈尔斯将军提供证词。

事实上早在开战前,这位将军就已向军方提议:与其向士兵提供经过冷冻和防腐处理的美国本土罐头,不如直接在当地购买新鲜的食品。但由于军方与国内大企业早早便缔结契约,因此这项提议并未被采纳。

▲《美国军队烹饪指南》:展示了年以后百年间美国军队烹饪方式的演变

在这场公听会上,尼尔森·迈尔斯描述:“美西战争中的军用罐头里面已经完全腐烂,更甚者甚至还能看见蛆虫。”

另外还有一位军医作证:“根据抽样结果,我们在罐头冷藏肉中检测出了硼酸和水杨酸。”

硼酸和水杨酸都是带有少量毒性的物质,被认为是在罐头出品前被作为食品防腐剂被注入肉中的。

这两段证词再次引发舆论哗然,媒体界开始组织针对军方和美国政府的批判运动、矛头直指直接参与这场事件的美国军方。

▲尼尔森·迈尔斯:曾参与过南北战争、北美印第安战争和美西战争的“国民英雄”

随后,迈尔斯将军又向媒体提供了一封来自军队外科医生的信,上面写道:

“据我检查,从美国运出的大部分肉都被注射过这些药物。很显然,这些药物是被滥用以延长肉类保质期的。”

“肉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只是闻着像被注入甲醛的尸体。不过当这些食物煮熟后,它的味道与分解的硼酸非常相似。”

这封信表明不仅是美西战争中的罐头、甚至所有从美国出口的罐头都有品质问题,这让委员会不得不扩大调查。

▲当时的美国食品工厂里,工人们会将肉放在化学物质中用大棍搅拌

在这场围绕食品安全的战火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曾负责监管军队后勤的查尔斯帕特里克·伊根站出来反击迈尔斯少校,称他“是一个大骗子”,并侮辱他道:“我们希望少校的谎言能和野营地厕所里的大便一样被扔回少校的喉咙。”

伊根对迈尔斯少校的攻击极其刻薄,但这位毒舌的战友最后却因亵渎了另一位高层人士而被送上军事法庭、并被逐出军队。

尽管社会舆论已然倒向迈尔斯少校一边,委员会却始终以找不到迈尔斯少校供词的证据为由始终保持中立态度。

最终,美国军队牛肉事件因缺少证据而被宣布废案,轰动美国社会的毒牛肉事件便就此草草而终。

但这起丑闻并没有就此被掩盖。

受这次军队牛肉事件影响,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厄普顿·辛克莱写成了《屠场》一书,并在年出版。

在这部小说中,辛克莱生动描绘了大量屠宰场中发生的恶心场景:包括病畜的宰杀、操作工人的肮脏不堪、在厂房四处乱窜的老鼠等。这部小说轰动了当时的美国社会乃至政界,以至辛克莱自嘲道:

“我想打动公众的心,却不料击中了他们的胃。”

▲厄普顿·辛克莱: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社会丑事揭发派”(muckraker)作家

据说某日,时任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在早餐时间阅读这本小说。当他吃到一半时,突然大叫一声:“我中毒了。”随即把吃了一半的香肠统统扔出窗外……

事实上在被《屠场》恶心到后,罗斯福一度怀疑小说内容只是夸大描写。但经过多方调查,再加上几年前的美西战争之痛,这位新上任的美国总统逐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于是在《屠场》出版同年,美国政府正式颁布了食品和药品纯洁性法案,开始对黑心工厂进行制裁。

此法案不仅严格禁止了食品厂商贴假标签、在生产线上掺假等行为,同时还限制了食品中使用添加剂的剂量。

▲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于年,是美国从事食品与药品管理的最高执法机关

至此,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管体系终于被确立,生产劣质伪制食物的黑心厂商终于被诉诸于法。但令人惋惜的是,那些死于食品中毒的无辜士兵却再无可能看到这一幕。

▲没有冷藏和杀菌设备的肉类储藏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6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