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9战斗机MiG29苏联米格

北京扁平疣哪家医院好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8605173.html

米格-29(MiG-29)是苏联米格实验设计局(今俄罗斯米格飞机股份公司)为苏联空军研制的第三代双发超声速战斗机。该机主要针对美国F-15、F-16和F/A-18战斗机设计,可执行截击、护航、对地攻击和侦察等多种任务,用来取代苏联米格-21、米格-2等战斗机。该机还是俄罗斯空军“雨燕”(TheSwifts)特技飞行表演队的表演机。米格-5是米格-29系列中的最新改进型之一。苏联/俄罗斯空军编号MiG-29(米格-29),北约组织命名为“支点”(Fulcrum)。印度空军命名为“鹰”(Baaz,英语Hawk)。

米格飞机股份公司研制。生产工作主要由该公司的2个工厂承担,米格-29UB系列等双座型机则由下诺夫戈罗德“雄鹰”飞机制造厂股份公司(简称“雄58鹰”厂)生产。发动机由克里莫夫股份公司研制。大多数型别的航电系统由圣彼得堡电气自动器实验设计局集成。雷达系统由稳相加速器股份公司研制。

设计特点

米格-29战斗机采用常规布局和翼身融合体设计,2个进气道分别布置在两侧边条翼下方,2个垂尾布置在发动机舱与平尾之间的尾撑上。该机的升力系数大,升阻比和推重比均较高,飞行包线和机动飞行性能与苏-27接近或相当。按重量计算,复合材料的使用量约占7%。飞机的结构使用寿命设计为飞行小时,再次出动准备时间为20min,更换1台发动机需要2h。按苏联航空工业部的统一安排,该机所采用的一些航电系统/设备与苏-27的通用。为便于生产、换装和降低成本,该机的基本型没有像苏-27基本型那样采用某些相对复杂的技术,例如放宽纵向静稳定性设计、电传操纵系统、可连续偏转的前缘襟翼(该机基本型的前缘襟翼只有个位置)、工作压力更高的液压系统等。

机身

全金属半硬壳式机身。机头下垂,从座舱后方开始向下弯曲,形成了弓形结构。主要由铝合金制成,并较多地采用了不锈钢结构。在结构上分为前机身、中机身和后机身三大部分,有多个隔框,其中有10个为主承力框。机头前端是PVD-18主空速管(机身侧面有PVD-7备用空速管),全机升力的40%由中机身提供。前机身两侧装有小型涡流发生器,有助于克服迎角超过25°时开始出现的副翼反效趋势。后机身的上下表面有向前向上打开的减速板。

机翼

悬臂式后掠中单翼。采用外凸的边条翼,其前缘后掠7°0′,前缘较钝,横截面较厚。外翼段下反°,前缘后掠42°。每侧机翼前缘有两段机动襟翼,占据了整个前缘展长。每侧机翼后缘外侧有副翼,内侧有一段简单襟翼。中机身的后段有由铝锂合金制成的结构油箱(整体油箱)。外翼段为三梁结构,除翼梁外还有16根桁条、多根翼肋以及加筋蒙皮壁板。外翼段的内侧部分有整体油箱。副翼和后缘襟翼均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并采用蜂窝夹层结构。

尾翼

后掠的斜轴全动平尾,下反°0′。前缘后掠约50°。平尾的65%由铝合金制成,主翼盒基本由铝合金制成,后部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壁板和铝合金蜂窝夹层。两个垂尾各外倾6°,前缘后掠约48°,后部有方向舵。垂尾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也采用蜂窝夹层结构。

起落架

液压收放的前三点起落架,由液压机器股份公司提供。主起落架为单轮,前起落架为双轮,均带有油-气缓冲器。主起落架向前收入翼根(机轮旋转90°),前起落架向后收起。前起落架后部装有挡泥板。主机轮为KT-,前机轮为KT-。主轮轮胎规格×,胎压11.75×Pa。前轮轮胎规格×,胎压9.8×Pa。主轮带有气压作动的钢制刹车装置。前轮可操纵转向,滑行时可偏转±8°,在狭窄的跑道上低速滑行时可增大到±1°(由飞行员通过座舱中的选择器确定)。喷管之间的尾舱内装有面积17m2的十字形减速伞。

动力装置

2台RD-涡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为49.4kN(kgf),加力推力为81.kN(kgf)。发动机舱纵轴与机体纵轴有1°0′的夹角,前部靠内;发动机前部上倾4°安装到发动机舱。采用模拟式电子调节器/液压机械控制系统。带有防喘保护装置和故障检测诊断系统。采用多波系可调进气道,进气口呈楔形,布置在边条翼下方,楔角约为5°,侧壁由上至下外倾约9°。进气口内有铰接的挡板,它与前起落架支柱联动,在起飞着陆时关闭,通过边条翼前部上表面的百叶窗式进气口引入空气,以防止外物进入进气道中。年1月24日,印度与俄罗斯签署了在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按许可证组装并最终制造RD-第批次发动机的协议。每侧外翼段的内侧各有1个50L的整体油箱。机身内部有4个油箱,在米格-29(9.12)上,其容积分别为L(前油箱)、L、1L和L,全机总燃油容量为L。米格-29(9.1)的前油箱的容量增至L,使全机总燃油容量增至L。在增大机背的型别上,前油箱的容量进一步增至L。可在机腹中线挂1个0L的副油箱。部分改型可在翼下挂2个副油箱。左侧主起落架舱处有1个压力加油口,机翼上部有重力注油口。部分型别在前机身左侧装有可收放的空中受油探管。

座舱

空调增压座舱,采用K-6DM第2系列零/零弹射座椅,向后倾斜16°安装。采用整体圆弧风挡和向后向上打开的座舱盖。座舱下视角为14°。框架上装有个后视镜,以便为飞行员提供后向视野。

飞控

装有SAU-三轴自动驾驶仪,ARU-29-2人工感觉装置和角速度阻尼器,50S-M迎角限制器。采用液压助力的机械操纵系统,但前缘和后缘襟翼的偏转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平尾采用RP-A液压助力器,偏转范围为-5°~+15°,可差动。副翼采用RP-A液压助力器。方向舵采用RP-A液压助力器,偏转范围为±25°。前缘襟翼最大可下偏20°,后缘襟翼最大可下偏25°。早期型的可用迎角限制为24°,一些改进型放宽到28°和至少0°,但飞行员可超过该限制。当迎角较大时,自动修正系统会通过自动偏转方向舵来修正偏航趋势。

机电

2套工作压力为20.6MPa(kgf/cm2)的独立液压系统,机上共有80L液压油。第一液压系统为平尾、副翼和方向舵液压助力器的一个腔供压,并为前缘和后缘襟翼的偏转、起落架的收放、辅助动力装置排气口以及自动推杆器和人工感觉装置等的工作供压。第二液压系统为平尾、副翼和方向舵液压助力器的另一个腔及自动推杆器的工作供压。第二液压系统还可由应急液压泵驱动。套独立的气压系统,其中主系统用于主轮刹车、燃油活门、减速伞和抛投等,应急系统用于应急放下起落架和驱动主轮刹车,辅助系统则为液压油箱和航电设备舱供压。主电源系统可提供Hz、/V的交流电,Hz、6V的单相交流电和27V的直流电,右侧边条翼内还装有2个28V、45A的蓄电池。装有辅助动力装置。环境控制系统利用发动机的引气为座舱增压、为座舱风挡除雾、为航炮舱提供冷却和为飞行员抗荷服充压,并可将座舱内的温度维持在15~25℃。座舱风挡采用电防冰。氧气系统包括4个压强为14.7MPa(kgf/cm2)的氧气瓶,总容量为16L,在高度低于0m时向飞行员面罩提供氧气/空气混合气体,高度超过0m之后提供纯氧。该系统中有1个气瓶可用于发动机的重新起动,以及在地面起动辅助动力装置(当蓄电池不能起动该装置时)。弹射座椅上也有1个容量为0.7L的氧气瓶。

航电

由圣彼得堡电气自动器实验设计局集成。核心组成部分是SUV-29(S-29)武器控制系统(相当于火力控制系统)。该系统的组成包括数字式中央计算机系统、RLPK-29雷达瞄准系统、OEPrNK-29光电瞄准/导航综合系统和SEI-1-E2“水仙花”显示系统。数字式中央计算机系统包括2台计算机,它们以阿贡研究院研制的、采用中等规模集成电路的Ts-数字式处理机为基础,后来还换装了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Ts-。

RLPK-29雷达瞄准系统由稳相加速器股份公司研制,其中包括N“黄玉”(出口型称为“红宝石”)脉冲多普勒雷达。该雷达采用基于乙二醇的冷却液。OEPrNK-29系统包括布置在座舱风挡前方的KOLS-29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OEPS-29光电瞄准系统(其中包括激光测距仪)和飞行员使用的“光圈”UM-1头盔瞄准具。SEI-1-E2“水仙花”系统也由Ts-处理机控制,主要组成包括ILS-1平视显示器(苏联/俄罗斯称之为瞄准-驾驶显示器)和座舱正面仪表板右上角的下视显示器。通信设备包括R-和R-电台、敌我识别装置、SPU-9机内通话设备和SO-69空管应答机等。此外,还包括E-20“绿松石”指挥引导数据链系统。电子战设备包括SPO-15LM(L-)“桦树”雷达告警接收机、SUVP-29无源对抗设备控制单元和2个BVP-0-26M箔条/曳光弹投放装置(每个装有0枚干扰弹),其中雷达告警接收机天线装在边条翼前缘、翼尖和左侧垂尾内。其他设备包括ARK-19无线电罗盘、A-07无线电高度表、A-2近程导航系统、A-指点标接收机、仪表着陆系统、座舱话音记录器和飞行数据记录器等。

武器

左侧翼根边条内部有1门GSh-01型0mm航炮,最大平飞速度备弹发。共有7个外挂点,其中机腹中线1个,翼下6个。机腹中线可携带1个0L的副油箱。翼下挂点可挂6枚R-7近距空空导弹,或2枚R-27R1中距空空导弹和4枚R-7。该机还可使用火箭弹发射器、普通炸弹和子母炸弹。#米格29#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