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关村银行金融科技部总经理杨乾
中关村银行金融科技部熊振云姜江李哲远
数字化转型是当前银行业面临的关键课题,愈演愈烈的同业竞争都客观上要求各行要祭出“技术杀手锏”,来“杀出一条血路”;而银行内部迅速增多的金融场景化需求以及内部管理的数字化需求,使得业务部门与科技部门在交付周期上的矛盾也日渐突出。如何科学地“一快打十慢”,既能实现快速交付,同时也要确保生产系统的安全稳定就变成了当务之急。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低代码开发迅速成为行业的热门技术领域。低代码开发是一种可视化应用开发方法。通过低代码开发,不同经验水平的开发人员能够通过图形用户界面,使用配置方式、拖放式组件或模型驱动逻辑来创建应用,这一过程中所搭建的低代码开发平台减轻了非技术开发人员的压力,免去或大量减少代码编写工作,同时也为专业开发人员提供了支持,帮助他们提取应用开发过程中的繁琐底层架构与基础设施任务。
低代码开发的螺旋演进
低代码开发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从笔者的经历中,如何降低代码工作量,如何科学的实现快速交付这一话题,在十几年来一直都存在,从直观的感受到理论的提炼,从模糊的想法到具体的方法论和最佳实践,这些年来,可以说IT从业者一直都在不断地经历着、探索着、实践着。
其实,比较早期的可视化编程工具,例如VisualBasic、Delphi、PowerBuilder、CRM的SiebelTools等等,其中就蕴含了大量的低代码思想、各种可视化编程的尝试、组件工具的集成。很多企业级的应用也是通过这些工具研发的。笔者曾经参与研发过一个大型的呼叫中心系统,当时全部的IVR系统的研发都是基于图形化开发工具实现的,代码量非常少,工程师需要重点考虑的就如何实现业务逻辑和工作流程,在很短的时间里可以完成大量的应用开发。此外,还有一些大公司在早期的实践中尝试使用大规模配置化的思路来实现降低代码工作量,如IBM在其一个著名的开发框架中,引入了大量的配置文件来配置交易逻辑与步骤。但这些早期的低代码尝试,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比如,高度图形化和配置化之后,很多关键底层代码的差错也被掩盖了,无法早期发现。笔者就曾经遇到一个系统级导致宕机的BUG,历经半年也无法查明,最终发现是图形化开发工具的底层通讯模块存在问题。类似这样的情况在早期的配置化,图形化的方式中也屡屡发生。
伴随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何更好地实现低代码开发也在不断地自我演化,陆续诞生了层出不从的低代码平台,例如Mendix、OutSystems、ServiceNow等,各大软件企业一直在通过各类方式不断降低代码开发的难度以及编码入门的门槛。这是一个螺旋上升、不断提出、不断改进、不断创新的过程。
同时,面对市场的低代码产品标准不统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如何推动统一的低代码标准,更好地促进低代码平台发挥更大作用也成为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