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的最新数据中,美元独占46%,欧元排名第二,占23%。仅仅这两大货币加起来就达到了70%。所以人民币虽然排名第四,但却只有4%,排名第五的日元甚至连4%都不够。
有人说正是因为美元的强大控制力,所以SWIFT成为了美国的金融武器。
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没有这么夸张,中国与俄罗斯以及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联手给SWIFT做减法,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
我们深入了解一下SWIFT的运作机制,就会发现它并没有那么夸张的影响力。
SWIFT其实是一个银行业的信息交换平台,它并不直接介入资金的持有与结算过程。实际上,跨国交易的最终结算工作还需依赖于各国的结算系统来完成。
通过SWIFT平台开展交易,交易双方不仅可以使用美元完成结算,还可以选择欧元、人民币等多样化的货币进行交易,只要交易对手方愿意接受即可。
正由于SWIFT在交易过程中展现了更高的灵活性以及中立性,并支持多种货币的交易,因此目前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大多倾向于通过SWIFT进行。即便是美元、欧元等强势货币,在大多数情况下也选择通过SWIFT进行交易。
不过,没有SWIFT并不意味着一个国家无法与其他国家进行结算,SWIFT仅是一个信息传输的桥梁,真正的结算仍需通过各国的结算系统完成。
简单的说,Swift是给各国的结算提供一个更加便捷的平台,这是后来才出现的东西,没有它之前各国的贸易和结算同样也在如常进行。
然而,一对一的结算方式会显著增加交易成本并降低交易效率,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国家并不会选择这种结算方式,除非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规模极其庞大。
既然如此,如果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额比较大,那还真的可以不需要通过这一个平台。例如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去年已经超过了2,亿美元,既然俄罗斯被踢出了Swift,两国干脆就直接用本币计算,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多的困扰。
目前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东盟,贸易总量比较可观,所以马来西亚方面也曾经提出,东盟与中国之间可以直接以人民币进行结算。
通过这些方式都可以有效地绕开Swift,减少美元的影响。
有人说,SWIFT之所以令人畏惧,并非因为系统本身,而是因为美元和欧元的结算比例高达70%以上。
尽管SWIFT对外宣称是一个中立机构,但实际上它的控制权主要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中。这是因为欧元和美元在SWIFT中的结算份额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两者相加已超过70%。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个事实,美元欧元的总占比达到70%,是建立在基数逐步减少的基础上。
比如在的总基数之下,原来占了50,现在增加到70,占比就是从50%增加到70%,这是一种真正的增加。
但是基数从原来的减少到了80,而你原来占了50,现在还是占了50,但占比却从50%增加到了62.5%,事实上并没有增强。
现在对于Swift来说就是这样,由于越来越多国家在双边贸易中直接使用本币结算,所以Swift的基数正在减少。
而中国与俄罗斯正在联合更多的金砖国家以及希望加入金砖组织的其他国家,筹备着新的支付体系。哪怕未来这一个平台只是在金砖内部使用,都对各国的贸易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和安全的环境。
与此同时也是进一步的给Swift做减法。
以前,一个国家被从SWIFT中剔除,将意味着它无法再使用美元或欧元进行结算,这无疑是最为严重的影响。
但如果各国开始使用其他货币进行交易,用不用欧元美元就不是那么重要了,欧元美元占比是不是70%,也没这么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