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激战,美国对俄实施金融制裁的大杀器“SWIFT”系统到底是什么?它又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近期,全世界的焦点毋庸置疑全部集中在了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事中,这一次的冲突表面看是俄乌两个国家的矛盾,实际上则是俄罗斯与整个西方社会的战略博弈和利益纠葛。为了对抗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于昨日清晨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对俄实施金融制裁:禁止俄使用“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支付系统(SWIFT)。那么这个“SWIFT”系统究竟是何方神圣?它在国际金融和结算领域起到了哪些作用呢?小编今天为大家一一解答!
01
SWIFT是什么?
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成立于年5月,由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欧洲15个国家的家银行发起成立。SWIFT是国际银行间非盈利性的国际合作组织,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同时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和美国纽约分别设立交换中心,它是为了解决各国金融通信不能适应国际间支付清算的快速增长而设立的非盈利性组织。其开发的SWIFT支付系统功能是提供金融交易的信息和服务,被认为是目前全球最安全、便捷、重要的跨境支付系统。一经推出就被市场迅速接受,成立至今40年,它每天处理的信息量多达多万笔,目前已有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多家金融机构加入,年SWIFT联结到香港,中国银行于年加入SWIFT,之后中国的各商业银行与上证所、深交所也先后加入。
02
SWIFT系统是如何运作的?
从本质上讲,SWIFT系统只是一个银行对银行的邮件系统。SWIFT本身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语言,供各金融机构用来相互交流付款说明和其他信息。SWIFT系统的使用,给银行的结算提供了安全、可靠、快捷、标准化、自动化的通讯业务,从而大大提高了银行的结算速度和成本。通俗地说,就是一堆银行抛开邮电系统,自己搞了个电报系统,相互间的业务信息都通过这个系统传输。因为价格比邮局便宜、效率比邮局高(收发报机都在各家银行内部,不需邮递员传送)、安全(减少了传送过程中的遗失)、规范(按银行业务的特点和需要,统一报文格式)等,现在几乎所有开办国际业务的银行都加入了这个系统,也包括近家俄罗斯银行。
03
SWIFT在金融制裁中起了什么作用?
虽然SWIFT是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国际组织,且其传递的是金融报文而不是资金本身,但由于美元在国际支付清算系统中的霸权地位,该系统的运作在实质上经常受制于美国的控制和胁迫。作为目前国际贸易结算中最常用的通讯渠道,如果被移除出这一系统,就无法用美元进行结算,也没办法和系统内成员进行非美元的交易,相当于把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交易都给卡掉了,只能用本国货币,或者是和其他签订了货币互换的国家进行贸易。
最著名的案例是美国8年针对伊朗的制裁。当时伊朗的4家重要银行被排除在SWIFT之外,导致其直接损失了近一半的石油出口收入和近30%的对外贸易。此次通过同样的手段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对其的能源出口、大宗商品进出口、国际金融交易都会造成不小的影响。
04
SWIFT有没有可能被颠覆?
答案是肯定的。一般在两种情况下,这样的公共设施类的系统会被颠覆。一是由于技术的更新,可以提供比swift更高效、更安全、更简捷、更专业、更廉价的服务。第二种情况,作为一个第三方服务机构失去了公信力。比如它自己也做起了第一方、第二方的业务,或者占有客户的信息和数据谋取利益,或者向第四方输送利益等。但,颠覆往往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从中美长期竞争的战略角度来看,为了确保我国今后国际金融环境的安全稳定,中国已经于年上线了自有的国际支付自有系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以试图绕开由美元结算为主导的SWIFT系统,同时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的地位。
下一期,小编将为各位看官详细介绍一下我国自主开发的CIPS系统,我们下期再见!
编辑:陈子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