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传闻已久的铃木退出中国市场终于有了最终消息。这个此前还被控为“谣言”的传闻,终于在昌河铃木瓦解之后,迎来了确凿的肯定。而没过几天,铃木仅剩的一家在华合资企业长安铃木同样传出了双方打算解除合作协议的传闻。而一旦从两家合资企业抽身,铃木汽车无疑将全面退出中国市场。但与其说是铃木退出中国,倒不如说是中国市场全面淘汰了铃木。毕竟,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没有了铃木的容身之地。
专注小型车市场与中国消费升级局面背道而驰
铃木在中国市场曾经凭借以北斗星为代表的微面车和以奥拓、雨燕为代表的微型车、小型车获得了不小的成功。但自此以后,铃木合资公司的销量逐年下滑,与逐年增长的国内汽车市场大相径庭。
铃木在华销量自年后几乎呈现逐年下滑态势,增速也明显低于行业平均增速。数据显示,年第一季季度昌河铃木整体销量近为4,辆,环比下降58%,在所有厂商中排位第98。不仅远远落后于其他合资车企,就连大部分自主车企都将其远远超过。相比之下,长安铃木表现要好于昌河铃木,但同样是大幅下滑态势,财年新车销量仅为7.9万辆,较上一财年大幅减少约28%。进入年,长安铃木月均销量再度下滑,已不足5辆。
铃木在华销量逐年下降与中国汽车市场逐年上升的态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之所以如此,最大的原因就是铃木作为日系“小车之王”,始终以小型车作为主力。在老百姓买不起大车的早期,可以获得市场的认可。但是随着国内消费不断升级,依然以小车为主力的铃木自然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最新需求,销量节节败退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华车型更新换代过慢导致了铃木的退出
专注小型车,让铃木失去了中国消费者的喜爱。但是在华车型更新换代过慢,也是其跟不上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另一大原因。
以长安铃木雨燕为例,这个在中国销售十多年的“过气神车”,至今依然采用的诞生的第四代Swift技术,丝毫没有换代的意思,销量也越发的低迷。而如今第六代Swift都已经在很多国家普及了,长安铃木仍没有引进。不仅竞争力日渐萎靡,而且也伤了无数雨燕粉丝的心。
此外,对于一些铃木热门车,也迟迟没有入华消息。比如深受国内越野迷喜爱的“神车”铃木吉姆尼,至今依然是进口车身份在华销售。相对高昂的售价,无疑影响了吉姆尼在华晓亮。与之相似的还有铃木超级维特拉,这款不经改装在越野赛事中屡屡有上佳表现的车型同样吸引了不少国内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