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全球经济。”
这是美国 全球战略家,基辛格博士曾经说过的话。
颇有点像中国古代穿丝拓疆的故事: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命令大臣必须穿丝质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
由于齐国蚕丝需求量变得很大,价格快速上涨。邻近的几个国家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几年以后,齐君又命令大臣只能穿布衣,而且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国家。
结果周边几国因为闹饥荒出现大乱,最终不战而衰。
可以看到,这两个例子的核心之一,都是粮食。
以古为鉴,反观今天。俄乌之间的军事冲突,持续依旧,全球金融市场巨震,大宗暴涨,人人皆有恐慌。但在这背后,我们还面临一场更大的危机。
据联合国预测,如果事态持续,到年全球将有8.27亿人面临饥荒和营养不良。
战争,制裁,管制,疫情,短缺,成本飙升,无利可图,这就是当下海外大多国家粮食生产面临的现状。
01
“石油”农业
所谓现代化农业,本质上是“石油农业”。
以工业化为支撑,投入大量资源、技术和资金,凭借激素、除草剂、杀虫剂、化肥等石化能源产品,维持农业产出。
非绿色生态性质很明显。
二战之后,基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供给相对充足,电力(保证灌溉)、燃油(农业机械化)得到满足,工业化在全球得到迅速推进。同时,化肥生产技术日益成熟,以尿素为核心的肥料产量,也快速提升。
这两大因素,共同推动全球谷物总产量快速生生,而谷物供给与人口增长是正相关。
最终,带来了世界人口大爆炸。
这一点每个人都深有体会。
但是,当能源短缺时,农业产量也会相应下降,引发恶性通胀。此时,全社会的人力、物资、金钱,将不得不更多地转向农业活动。
俄罗斯是全球 大化肥出口国,尿素和磷肥出口量占全球贸易总量14%,钾肥出口占全球贸易总量27%。此外,白俄罗斯的化肥产量,也占全球19%以上。
两者相加,合计拥有世界上40%的化肥产量。
而化肥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对谷物产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来源:兴业证券)
但自从俄罗斯被踢出SWIFT支付系统后,化肥贸易已近乎停滞,能源出口也受到很大限制。
除俄罗斯外,由于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加速贬值,从去年初开始,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印尼等出口国开始限制能源等大宗商品出口,避免宝贵资源换来大量贬值的废纸。
进口国购买力下降,出口国积极性下降,能源结构性短缺的问题愈演愈烈。目前,煤炭、天然气、石油供给均已出现世界范围短缺的迹象,将导致肥料供给减少、电荒加剧、燃油供给紧张,农业产量就会受到冲击,粮荒不断蔓延的大趋势就难以阻挡。
以上这些能源短缺问题,是对世界农业的长期影响。
同时,乌克兰作为欧洲粮仓,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农产品第二出口大国,小麦、大麦、玉米出口量分别占全球10%、15%、16%。俄罗斯也是重要的粮食出口国,大麦、小麦出口分别占全球12%、20%。
战争让乌克兰的出口能力彻底丧失,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以及俄的反制裁,也将导致俄罗斯的出口能力严重下滑。这些,会立即导致全球粮食市场短缺,也是短期内最直观的原因。
联合国报告显示,年2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0.7%,创历史新高。尤其是小麦价格,在一周内,飙升了55%,创近14年新高。
光看数字,就已经够吓人。
(国际粮食价格,来源:招银国际)
而不论是长期原因,还是短期内已经出现的迹象,都已经威胁到人类生存的基本口粮。
这可能是二战以来,世界面临的 危机——能源供给结构性短缺,导致谷物供给出现短缺。而当粮食产量,无法养活二战后人口大爆炸形成的高人口基数时,将给很多国家带来生存危机。
翻看历史,这或许并非危言耸听。
02
崩溃-转型
当今世界,70多亿人口,大部分是靠化石能源对农业的投入养活的。而一旦没有足够的能源投入到农业生产中,粮食产量就会剧烈下降。
越是现代化、机械化,农业将衰退得越惨,从生产到餐桌的所有环节都可能停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加勒比海北部岛国古巴,正是按照“现代化石油农业”模式,其灌溉基础与机械化设施,比同地区其他国家多出4倍以上,拖拉机实用密度也不熟发达国家。
每年需进口97%动物饲料、96%农药、94%化肥,以维持农业生产。
当年,苏联为古巴提供其所需的70%石油,后者以出口85%的糖作为交换。
到80年代后期,古巴每年进口农药吨,价值万美元;进口化肥13亿吨,比年增加%。
(60年代古巴占全球糖供给13%,来源:Wind)
好景不长,90年代苏联解体加上美国封锁,古巴的农业和畜牧业急转直下,粮食生产与供应系统近乎崩溃。
至年,古巴大米产量比年下降67%,人均食物量减少了36%,每个人一天所吸收的热量,从卡路里降至卡路里,平均每个古巴人减轻了20磅体重。
一个由外部支撑,靠石油维持的农业神话,就此破灭,最终以悲剧收场。这是一个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经典个案,需要全人类认真思索、反复思考。
不过好在,古巴人应对农业危机的思路很清晰——果断放弃石油农业。
过去二十多年,古巴已经实现了从石油农业到生态农业的顺利转型,在土壤保持、有机肥料、作物与禽畜管理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从而扭转了粮食短缺的被动局面。
也许在世人眼中,古巴不过是弹丸小国。但其农业“崩溃-转型”过程,却极具现实意义。石油供应短缺,势必会对现代农业产生打击。
想想看,在如今的农业模式下,若完全停用化肥农药,会减产多少?若停用激素,原本1个多月就能上市的鸡鸭,周期可能需延长到一年,肉类供应又会减产几成?
假如,真的有那么一天,体量大一些的国家,根本不具备古巴那样的条件,全国说转型就转型。
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是人最基本的品质。更何况,现在并称不上安全。
当然, 问题还是要追溯到石油等能源。全球的供应链危机,一旦被有心人利用,就会致所有人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国际粮价与油价高度相关,来源:华泰证券)
这里有一个直指核心的问题,粮价高涨,最开心的是谁?
03
谁将收益
粮食是一种武器。
早在二战进行时,美国人就意识到这一点,并专门为此制作了一张海报。
年,苏联连续遭遇干旱、严寒极端天气,粮食欠收,从死对头美国手中买走1万吨小麦,创下人类粮食交易记录,是全美年产量的四分之一。
重点在于,交易中的所有小麦均以60美元/吨出售。美国人只能眼睁睁看着粮食储备锐减,全球小麦价格也迅速飙升至美元。
一场粮食危机就这样爆发了。
苏联虽然看似摆脱了一场危机,但也因此严重依赖粮食进口,为之后的覆灭埋下祸根。
真正受益的,既不是美国平民,也不是世界上任何一国的人,而是一手导演了整个事件的六大粮商: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ADM)、邦吉(Bunge)、嘉吉(Cargill)、路易达孚(LouisDreyfus)、库克工业(Cookindustries)和大陆谷物(Continental)。
也正是在这次“粮食大劫案”后,世界粮食市场,慢慢从割据走向全球化。
50年后的今天,庞然大物的苏联,早已灰飞烟灭,六大粮商也只剩四个,即我们常说的ABCD。经过数轮大规模整合,控制着全世界70%以上的粮食贸易。
比如在年,特朗普发动 后,中国转从巴西进口大豆。这看似绕开了美国,但南美的粮食资源,其实还是在四大粮商手中。
又比如,胡姬花、金龙鱼等品牌食用油,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外资,丰益国际。而丰益国际的 股东,正是ADM。
更不用说肯德基、麦当劳这些遍布全球的快餐店,其食材也都来自四大粮商。
......
在吉嘉公司的小册子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是你面包里的面粉,面条里的小麦,薯条上的盐……甜点里的巧克力,软饮料里的甜味剂……我们是你晚餐吃的牛肉、猪肉或鸡肉,是你衣服上的棉花,田里的肥料。”
简单,温馨,却让人听出一身冷汗——在小小的餐桌上,左右70多亿人的生活。
但当所有人的生存之本,掌握在少数几个人手中,这绝不是一件好事。
年,全球金融危机加上气象灾害连连,包括大豆、大米、小麦在内,全球粮价涨幅在%以上。
四大粮商此时却做出极为败人品的割韭菜操作:故意囤积大部分粮食,只出售小部分,抬高粮价。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ABCD在年的总营收高达亿美元,创下历史记录,赚得盆满钵满。
与之相对的,却有数亿贫困人口陷入饥荒,30多个国家爆发骚乱。
一面,是灾民们在超市前乞求食物和水;另一面,则是华尔街的精英,在上演财富收割的盛宴。
这一幕,目前正在重演。
前些年,国内有公知主张,中国应该放弃18亿亩耕地红线,觉得只要有钱进口粮食,这根本不算事。
这些人大概忘记了,苏联是怎么垮的。
年,苏联进军阿富汗后,美国总统卡特立刻就宣布对苏联禁运粮食。
当在莫斯科街头,人们排着长队,只为得到一块面包时,这个国家已经注定到了穷途末路。
(80年代苏联排队买面包的场景)
好在,得益于国家坚持底线的战略,中国近些年坚持主粮安全,死守18亿亩耕地底线,保住了14亿人的饭碗。
但即便如此,我们对粮食安全形势,依旧不能太过乐观。
正如曾游走于政商两界,一手缔造了ADM粮油帝国的安德烈亚斯,曾给予的无情嘲讽:
“世界上没有一粒粮食,是在自由市场上出售的。一粒也没有!”
暗潮涌动下,14亿中国人的饭碗,必须死死抓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