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在空中度过的雨燕,落地相当于送死,它

科学虫洞

世界上有一种鸟,几乎一生都在空中度过,累了就边飞边睡,落地对于它们来说相当于送死。这种鸟儿,就是雨燕。

雨燕虽然名字里有个“燕”字,但它跟常见的家燕并不是同一科的,后者属于雀形目燕科;而雨燕是另外的一个科,雨燕科一共有84种鸟类,包括普通雨燕、烟囱雨燕等等。

雨燕是著名的候鸟,有些是热带地区的留鸟。大部分雨燕体羽颜色较为暗淡,呈黑色、棕色,有的带有亮眼的白色/浅色花纹,少部分在内呈彩色光泽。

雨燕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飞翔,不仅飞得快、飞得高,还飞得持久,是鸟界的长途飞行冠军。

雨燕:飞得快还持久

据了解,雨燕的飞行时速可以达到-公里,有的甚至能达到多公里,是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类之一。

甚至,它们的名字也跟“速度”息息相关。雨燕科的俗名是“swift”,作为形容词时意思是“敏捷的”;雨燕属的学名是“Apus”,在希腊语中指的是“没有脚的鸟”;

雨燕目以前的名字是“Machrochires”,意思是翅膀发达的鸟。雨燕体长10-30厘米,翅膀很大。以普通雨燕为例,平均体长16厘米,翼展却有42-48厘米,是体长的3倍。

正如雨燕属的学名“Apus”,它们仿佛一生都待在空中,速度快,耐力还好。有科学家研究过雨燕的飞行行为,他们在13只雨燕身上绑定了特殊装置,追踪它们的飞行情况。

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其中有一些雨燕连续飞行了10个月,期间一次都没有降落过。

年,中国观鸟组织给31只北京雨燕佩戴光敏定位仪,目的是研究它们的迁徙,为它们提供更好的保护。

结果同样令人惊讶,其中一只雨燕从7月开始南迁,次年4月返回,一年内光是迁徙中的飞行距离就超过了2.6万公里。

经过测算,体重只有四五十克的雨燕,一年飞行的距离能达到3万公里以上。那么,它们是怎么做到的?

为何如此强悍?

巨大的镰刀状翅膀、流线型的身材,是雨燕的飞行利器,保障了更大的升力和飞行的速度。而雨燕之所以能长期在空中飞翔,还跟它们的生理特性相关。

雨燕的吃喝拉撒都是在空中进行的。它们主要以昆虫、蜘蛛为食,能捕食很多农林害虫,并且主要是在空中捕获的,一天能捉只昆虫。

它们喝水也不会停下来,而是趁着从水面掠过时饮水,是真正的“轻功水上漂”。

问题来了,就算生理需求都在空中解决,那累了困了咋办?雨燕表示:直接在空中解决。

雨燕可以只用半边大脑睡眠,另外一边大脑保持清醒,这种“半睡半醒”的睡眠方式被称为“单半球慢波睡眠”。当然,这并不是雨燕的专利,一些哺乳动物也可以做到。

综上所述,雨燕就像个以轻功见长的武林高手,然而凡事皆有两面性,它们也有弱点。

落地相当于送死?

由于长时间在空中生活,雨燕的腿脚严重退化,变得软而无力。这也导致它们一旦落地,就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其他鸟类落地后,能够通过跳跃的辅助,再次飞向天空;但雨燕是不行的,软弱的短腿跳不起来,也没有扇动大翅膀的空间,所以很难从地面起飞。

飞不起来是一方面,还增加了被天敌杀死的风险。雨燕在地面上不能奔走、不能跳跃,只能艰难爬行,如果此时被天敌发现,便只能自认倒霉了。

雨燕一生中少有停下来的时候,因此也被称为“无脚鸟”。当它们停下来时,往往是为了繁衍育雏。

如何繁衍后代?

既然落地的风险那么大,雨燕又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原来,它们有独特的交配技巧——空中交配。

跟大多数鸟类一样,雨燕的消化、泌尿、生殖系统是共同通道,而且也是通过泄殖腔来交配。交配的时候,雄鸟和雌鸟的飞行速度会保持一致,并且交配的时间很短暂。

不过,它们的后代还是很传统的,并非一出生就会飞,而是像其他鸟类那样,需要经历孵化阶段,所以雨燕需要筑巢育雏。

雨燕的脚很特别,其他鸟类是3个脚趾在前面、一个脚趾在后面,可以牢牢抓住树枝;但雨燕的4个脚趾都是朝前的,这意味着它们无法在树枝上保持好的稳定。

所以,不管是筑巢还是停留,雨燕选择的都是陡直的地点,比如悬崖、烟囱、断木等等,降落的时候就把脚趾挂上去。

它们使用唾液粘合细枝、芽、羽毛、苔藓筑巢,有的纯用唾液将巢住在洞穴顶部。后面这种鸟巢就是燕窝的一种,但是收集的话要冒很大的险。

鸟巢建好之后就是孵化,雏鸟破壳后由亲鸟轮流喂食。刚开始几天,亲鸟喂的是“食团”,是它们在喉部储存的昆虫咀嚼物,有时可多达多只昆虫。

如果天气比较好,雏鸟只需5周就能离巢;如果环境糟糕,那就需要8周了。普通雨燕的雏鸟离巢后就很少返回繁殖地,并且到第三第四年才繁殖。

如今雨燕面临的威胁比较多,包括栖息地缩小导致的觅食困难,人类过度收集燕窝,农药的广泛使用使得昆虫减少等等。

————————————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