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出现了连续的月度下跌,到底应该怎么办?
同时,Swift公布的数据中显示,美元的份额依然达到46%,而人民币的份额下跌至只有4%。
结论是不是全球去美元化,雷声大雨点小,最终失败了呢?
刚刚过去的3月份,人民币兑美元的离岸汇率下跌了点。
以月度数据来看,今年的前三个月,人民币汇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1月份下跌点,2月份下跌点,3月份下跌也达到了点。
人民币兑美元的离岸汇率在2月末收盘于7.,但是到3月末的收盘价已经跌至7.,进入4月份的两个交易日持续小幅度下跌,目前报7.。
明明美联储什么都没有做,既没有加息,也没有声称要加息,为什么美元还在上涨,人民币还在下跌呢?
其实全都是预期在影响。此前的预期太乐观了,认为美联储不但很快就会降息,而且降息的幅度比较大,但现在正好相反,6月降息的概率也只不过64%而已,全年的降息次数很有可能少于三次。
这造成此前超跌的美元指数出现了反弹,人民币汇率也因此下跌。
现在这种情况,对于美国是好消息,对于我们则是坏消息,是这样吗?
这还真不一定,甚至很有可能正好相反。
中国经济并没有因此而带来更大问题,相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总裁在最近的发言中表示,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比预计的快很多,对于全球经济增长来说,中国将是最关键的贡献者。
她尤其指出了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走在了所有新兴经济体的前面,却不断的在数字基础设施上面的投入,为中国的新兴经济带来更多的机会。
而美国的多项经济数据则出现一定的矛盾,不过总体来看,美国的通胀没有降下来,经济依然处于扩张中,这也是很多美国官员强调的,正在实现软着陆。
所以就目前来看,对于美国来说是好消息。
但其实也是坏消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找不到降息的好时机。现在美国的利率明显处于偏高,远高于中性利率,对经济必然造成伤害,目前没有体现出来,很有可能正在暗中累积,到未来的某一刻会出现爆雷。
这并不是来自于理论的判断而已,实际上年的次贷危机爆发前的情况与现在非常相似。
在年6月之前,美联储也是将利率提升至跟目前一样的5.25%。当时的经济数据表现不错,哪怕美联储不降息,经济依然处于扩张中,房价依然在上涨,股市依然在飙升,乐观情绪充斥着整个市场。
直到似乎突然之间次贷危机就爆发了,那一次危机不但让美国深受其害,还让全世界一起买单。
如果未来一两年美国再次爆发危机,我们不会感到奇怪,但可能不同的就是,随着各国的去美元化进程,全球一起买单的程度将远远小于当年的次贷危机。
那么Swift的数据为什么显示去美元化并不乐观呢?
2月份的全球支付数据中,美元的份额高达46%,人民币的份额反而滑落至4%。
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二月份是中国的农历春节,中国的经济活动相对减少自然也影响了人民币的交易结算。
第二,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倡导使用本币交易,导致越来越多的国际支付发生在Swift之外。
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美元的占比可能越来越大,但正好说明越来越多的结算已经跳出了Swift,去美元化正在取得更大的效果。
PS:既然看到了这里,请您给本文“点赞”,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