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倍差距!中美的差距怎么这么大?
在Swift公布的3月数据中,人民币的支付份额虽然创出新高,但也只不过4.7%,与美国超过47%相比,我们几乎毫无优势。
面对美国占了将近一半的份额,大家难免感到迷茫,全球一起去美元化,只是换了一个这样的结果吗?
不过最近美国方面突然传出,可能将一些中国的银行踢出Swift,我们才发现人民币在这一个支付体系中的份额小,并不是劣势,在特定情况下反而是优势。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是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家,现在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但是在Swift的统计数据中,人民币的支付份额却只占4.7%,这说明有很多人民币交易的份额并没有走Swift这一个体系。
我们的份额越低,说明在Swift体系以外的份额越高,更进一步的说明,我们的贸易对于Swift的依赖程度远低于欧元和美元。
我们可以拿中俄的贸易作为例子。
根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外长拉夫罗夫指出,俄中经贸合作正蓬勃发展,双边经济关系已经几乎完全实现了去美元化。目前,超过90%的相互结算已经转换为本国货币,这与年初仅占25%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自年俄乌冲突以来,欧美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力度加大,导致俄罗斯被排除在国际结算系统Swift之外。也就是说年中俄贸易使用本币支付时,就没有走Swift这一渠道。
这充分的说明,Swift只是给各国的支付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却不是不可或缺的。
中国早已有了自己的CIPS支付体系,运营多年之后,现在越来越成熟,连接的国家与银行也越来越多。
而且随着加入金砖组织的国家越来越多,未来一旦在金砖内部使用新的结算体系,也可以很大程度的替代Swift的作用。
其实以最近两年以来俄罗斯的经验看,Swift并没有想象这么重要。
自从被剔除出Swift之后,这一个所谓的金融核弹,并没有对俄罗斯产生核弹的毁灭效果。
正好相反,俄罗斯去年的经济增长率高达3.6%,而且近两年来俄罗斯卢布的汇率几乎是全球前20大经济体中最稳定的。
中国的经济体量远大于俄罗斯,中国也早已运营自己的CIPS支付体系多年,在这种情况下,将中国的银行剔除出Swift的威胁,并不像美国想象的这么大。
美国老想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使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进行制裁,这更反映了美国目前处于越来越大的困境之中。
美国想维持高利率,甚至还想加息,无非是想抽干全球流动性,以方便美国的收割。
但想不到日元刚刚宣布不再加息。而欧洲央行也已经表态,计划在6月左右开始降低利率。
也就是说美国希望看到的全球一起收紧货币政策,现在却突然间变成日本和欧洲等大多数国家在放松流动性,美国的收割机会越来越小。
很明显美国正在一步一步的被自己孤立。
PS:既然看到了这里,请您给本文“点赞”,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