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其特点是什么它与长尾理论又有着

在借鉴Swift研究基础上,生计资本被分为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两类,有形资本是指实物资产和资源,无形资本是指家庭获取资源的权利和可及性。生计活动和结果分别是指家庭具体谋生的方式和不同产出类型。

脆弱性背景会直接影响家庭的资产状况和可行的选择机会,同时通过这些要素间接对最终的生计结果产生影响。生计资本受到外部环境、制度结构的双重影响,二者会共同影响家庭生计资本的可得性,以及不同生计资本之间的交换。生计资本和制度结构会共同作用于家庭的生计决策,影响家庭可行的生计活动选择和机会。

最终,当某种生计方式能够应对外部冲击、保持家庭能力和资产提升、同时维持自然资源基础不受破坏,产生积极的生计结果时,这种生计方式就是具有可持续性的。此外,框架中还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反馈关系:

一是,制度结构和脆弱性背景之间可能存在重要反馈,即政策、文化、组织结构等制度因素可能会改变经济发展趋势、气候冲击以及季节性变化等外部环境约束。二是,家庭持有的生计资本可能会对生计结果产生一定响应,比如,收入的提高可能会促进家庭生计资本的获得和积累。

长尾理论。长尾理论最早是由Anderson在年提出,用来说明亚马逊等网站通过发掘被传统产业所忽视的业务活动,将链条拉长的经济和商业模式。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积少成多,即将大量规模很小的利基产品市场汇聚形成一个大的市场。

虽然在每个客户身上所能获取的利润不高,但从规模巨大的顾客群体中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长尾理论的关键是尽可能减少提供服务的边际成本。科技发展使得商品生产、库存和销售的边际成本大幅下降,出现范围经济,从而为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可能。

长尾理论颠覆了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年时提出的“二八定律”,该定律描述了经济中存在的20%人口掌握80%财富的现象。虽然这一比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但却揭示了经济中存在的这种非平衡的现象,即资源或需求通常只被少数人群占有。

“二八定律”在金融领域表现为商业银行80%的利润源于数量仅占20%的客户。客户总量80%的中低端客户,不仅水平很低、市场参与度比较低,户均存量和流量对商业银行都不具有积极价值,在无法有效降低成本和风险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缺少为这部分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动力。

数字金融实质上是在长尾理论基础上对金融价值的一次重构。传统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时,总是重点服务于信誉好、资质佳的大客户,而资质差、风险大的中小微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长期不被金融机构重视,难以得到满足。

数字金融依托于互联网技术能够显著改善金融机构获取借款人信息的质量和成本,获得有别于传统信息的多维化、动态化、精确化的信息,显著改善了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强需求曲线上尾部群体的信息透明度,降低了向尾部群体提供产品的风险和交易成本,引导金融业务覆盖长期忽略的市场的长尾部分,同时,整体上促进了对闲置金融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提高了金融业务的整体效率。

农户行为理论。农户经济活动决策行为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经济现象,受到微观和宏观层面不同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按照新家庭经济学视角下的农户行为理论,农户不仅被视为是消费单位,同时也是一个生产单位。存在外部劳动市场,农户可以根据市场工资率来决定在农业生产或非农就业中的最优劳动投入。

农户资源配置的决策通常是以家庭为单位来进行,并非像以往研究模型那样考虑个人效用的最大化,而是取决于家庭效用的最大化。并且,家庭效用的来源不止是从一般性的商品消费中直接获得,也是从家庭生产的最终消费物品中得到,家庭需要在行为决策中考虑到生产函数、劳动时间分配和货币收入三个约束条件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由于农业生产、非农劳动和消费需求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联动关系,使得农村家庭的农业活动和非农活动的选择具有“不可分性”,即农业生产活动会影响农村家庭非农活动的参与。农业劳动与非农劳动的相对报酬会影响农户在农业活动和非农活动中的劳动配置比例,如果非农活动的劳动报酬高,则农户会选择增加非农活动的参与。

除了相对报酬之外,农户经济活动选择的影响因素还受到与交易成本有关的市场约束。交易成本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被引入到农户行为模型中,但由于已有研究尚未对交易成本的本质和外延达成共识,因此,在分析范式上并没有新古典经济学那样严谨。

起初,交易成本在农户行为模型中的应用主要局限在市场不完全性对农户产品市场参与的影响。之后,理论逐渐应用到农户的劳动供给、非农参与的研究中。HenningandHenningsen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714.html